志青春丨我与志愿服务的“缘分”~
朗读者:王品皓(浙江工业大学)
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,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。百变的是音画,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。《志青春》栏目以朗读、视频的形式,讲述有温度、有情怀、有力量的志愿故事。志青春,愿常在。
作者:脱继龙,201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,曾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。
回想起来,我与志愿服务的缘分很早便开始了。
上小学时,家里住着土坯房,日常用水得从水井里打。学校的操场是土操场,跑步时灰尘四溅,一位老师教着好几门课,各方面条件都很简陋。
印象深刻的是,五年级时,学校里来了两位从外省来支教的女老师。她们穿着好看的长裙,扎着马尾辫,住在学校当时仅有的两间宿舍里,其中一位给我们班代语文课。当时我家离学校很近,有时放学后我会去帮她们提水。有一次我问她们,为什么要从大城市跑来这里呢?她们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。那时的我还不太懂。
上大学后的某个周末,我偶然走到了学校周边的一个村子,看到了一群在土堆旁玩耍的小孩。了解后得知他们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,我的心里十分酸涩。当时便产生了一个“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”的想法,这也是我和志愿服务的第一次“来电”。
回到学校后,我第一时间动员说服近20名学业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,在村子里挨家挨户上门调研,确定了“一对一”开展课业辅导的孩子。虽然这期间也遇到了很多误解和挫折,但最终在互相打气中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。
此后的每个周末,我们都会去给孩子们辅导功课,陪伴他们成长。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和服务,孩子们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。有一位家长这样跟我说,“以前家里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,自己的东西从不让别人碰,也不关心家务。你们来了一段时间后,孩子性格开朗了,会帮我们收拾家务了,有好东西也会跟人分享了,学习习惯和成绩也比以前好多了”,这些话让我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也是在那一刻,我开始理解上小学时那两位支教老师的心情,也深刻感受到,志愿服务工作大有可为。
大学四年时间里,我的周末时间几乎都用来参加志愿服务: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、陪伴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、到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展助残志愿服务......我们的微光志愿者服务队也由最初的十几人慢慢扩充到上百人。
2019年大学毕业后,我又果断选择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。当时正逢银川市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在团市委的号召下,我依托微光志愿服务总队,组织招募200余名青年志愿者,在银川各大商圈、步行街、公园、景区等常态化开展环境保护、文明劝导、扶贫帮困等主题活动,提供了1万余小时创城志愿服务。
在团市委服务期间,我先后组织实施了每年的“暖冬行动”、“七彩假期”、“金晖助老”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,累计组织志愿者3000余人次,服务时间超过7000小时。我还发起了“关爱困境儿童 圆梦微心愿”活动,为银川市1800多户困难家庭孩子圆梦。三年的西部计划经历,实现了我在工作中继续做自己热爱的志愿服务的愿望,让我倍感珍惜。
如今,我参与志愿服务已经九年时间了。从清除垃圾广告到照顾孤寡老人,从辅导留守儿童的课堂到各类大型赛会的现场,从街边低碳出行宣传到组织实施专项公益项目,从关爱困境儿童到扶老助残行动,从机场车站到乡村振兴......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和伙伴们彻夜未眠地策划活动、整理物资....…但是只要想起孩子们的天真笑脸、老人们的依依惜别,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能量。
这些年,志愿服务早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,我青春中很多珍贵的瞬间都与志愿服务有关。走进支教点时孩子们冲上来抱着我的腿;给老年公寓的奶奶过生日时,老人哭着说“这不是我第一次吃蛋糕,但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吃属于自己的蛋糕”;在怀远市场帮94岁高龄奶奶卖沙包,奶奶因为身体不好,最后一次出现时说“小伙子,这辈子我再也见不到你了,给我一张你的照片,我想你的时候拿出来看看”......这些都让我终生难忘。
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,关于青春、关于志愿、关于爱情、关于理想……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。诗歌、散文、故事均可,字数1500字左右。稿件、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、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@126.com,期待参与!
出品:志青春工作室
来源:201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脱继龙供稿
编辑:曾琳娟(西华师范大学)
海报:公艺云(郑州工商学院)
插图:千库网
责编:孙渤皓
校审:盖奕洁